※先快速瀏覽摘要,掌握論文重點<研究的目的/結果>。
※看內文之「方法」有無問題。
找老師討論!
論文各部分之重點:
前言:
I為何需要從事此研究(還有哪些問題未解決?其重要性為何?或此問題未解決,將導致哪些問題?)
II研究目的(be specific,作者欲解決哪些問題?)
方法(※需說明作者「如何設計研究」以驗證各「研究目的」):
樣本:
程序:
評估(測量)工具:
資料分析:各研究目的,以何種統計驗證之。
結果:
說明樣本之特性
說明各研究目的之數據
討論:
※說明研究結果之重要性<學術/臨床意義為何><針對研究目的所得數據之解釋>
※研究限制
*************************************************************************************
論文各部分之重點:
前言:
I為何需要從事此研究(還有哪些問題未解決?其重要性為何?或此問題未解決,將導致哪些問題?)
多發行硬化症的個案常有平衡失調問題,原因是其神經元髓鞘脫失且會侵襲前庭神經或者在腦幹前庭核周圍的區域。如果前庭系統受到影響,症狀包括昏眩、視力不佳或者平衡問題出現。這些症狀跟周邊前庭失調的個案相似。Frzovic等人報告出多發性硬化症的個案比控制組在腳跟接腳尖走直線、單腳站、功能性伸展測驗、上臂抬起測驗、登階測驗以及外部干擾的反應中表現較差。他們也表示透過目前平衡失能的程度始終並沒有改變,儘管個案自我報告疲勞有增加的現象。
目前並沒有功能性評估工具是用來評估多發性硬化症個案在行走時的平衡失能。動態步態指標(dynamic Gait Index, DGI)是由Ms.Shumway-Cook等人發展的,他們將之應用在週邊前庭疾病的個案,因此嘗試應用在測量多發性硬化症的步態失能上。
II研究目的(be specific,作者欲解決哪些問題?)
此次的研究目的是要探討DGI在測試多發性硬化症個案平衡的施測者內信度(intrarater reliability)和施測者間信度(interrater reliability)以及利用比較行走時間測驗(6.1-m timed walk)來檢查DGI的效度(validity)。
方法(※需說明作者「如何設計研究」以驗證各「研究目的」):
樣本:
10位來自醫院體系復健診所的門診個案自願參加,在殘疾狀況評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的分數介於2.0-6.0。
程序:
在施測過程當中可以使用輔助器材和踝足矯形器(ankle-foot orthosis,AFO)。
檢查評分者之間信度,物理治療師紀錄10位個案在間隔2禮拜之間的2次DGI的表現,並且會將個案的表現用錄影機錄下來。由於多發性硬化症的功能會惡化,會造成個案在行走項目的能力會受到影響;因此我們要控制這一個變項,故使用錄影帶將表現錄製成永久的紀錄。其時間行走測驗的錄製的時間需要跟DGI的總分做比較。
檢查同一施測者測量信度,11物理治療師經過第一次觀察的2個禮拜後再一次觀看錄影帶和記錄10位個案的分數。第2次觀察紀錄的理由是因為臨床評估工具介於施測和在施測之間要有合理的時間間隔。所有治療師都有治療多發性硬化症個案的經驗,除了其中5位是有治療過前庭失能的個案。在此研究之前,有2位治療師是有使用過DGI和功能性評估工具。這11位治療師接受訓練的時間介於4.5-13.5年。
評估(測量)工具:
動態步態指標滿分為24分,有8個行走項目:(1)行走20呎(2)改變行走速度,快變慢(3)行走時同時頭轉向左和右(4)行走時同時頭向上和向下(5)行走時同時180度向後轉停(6)行走時同時跨越鞋盒(7)行走時同時繞過鞋盒(8)上下4個樓梯。老年人若分數等於或小於19分者,有較高的機會發生跌到意外。DGI總分數越低表示平衡失能越高。
資料分析:各研究目的,以何種統計驗證之。
此研究在檢驗多發性硬化症個案的平衡失能並沒有標準的效標存在。為了要探討DGI在此族群的同時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利用兩變量相關分析(Pearson bivariate)比較介於DGI總分數和6.1呎行走時間測驗的秒數。
利用組內相關係數(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來檢驗施測者間信度。施測者內信度則在訓練使用兩變量相關分析後才評估之。
結果:
#說明樣本之特性
#說明各研究目的之數據
效度
有負相關系數(-.801)是介於6.1呎行走時間測驗的秒數和DGI總分數(兩變量相關分析, P<.01)。即個案行走的時間減短,以及DGI總分數增加(圖表1)。行走最快所需要的時間為5.27秒,相對的DGI分數為22分;行走最慢所需要的時間為13.23秒,相對的DGI分數為10分。
施測者內信度(intrarater reliability)
這11位治療師的施測者內信度的分數是介於.760-.986(兩變量相關分析, P<.05)。
施測者間信度 (interrater reliability)
組內相關係數(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的分數為.983(P<.05)以及8個行走項目分數介於.910-.976
討論:
※說明研究結果之重要性<學術/臨床意義為何>
由於多發性硬化症在年輕的成人越來越多,且平衡失能常在他們身上可以發現以及會影響其行動能力。再加上DGI的行走時間測驗在臨床評估行動和功能上是很普遍性的,且在神經功能障礙個案,緩慢行走速度與平衡失能有關。Brown 和其同事表示紀錄接受物理治療後步態改變的速度來當作其進步的原則。因此從結果得到,DGI可以發展為評估週邊前庭疾病的平衡失能,也是一個有信度的功能性評估工具應用在多發性硬化症的個案上。
※ 研究限制
目前行走時同時繞過障礙物比較不夠敏感來分辨一些有多發想硬化症個案的平衡障礙。施測者內信度(intrarater reliability)在第2項的改變行走速度,快變慢和第5項行走時同時180度向後轉停分數較低治療是在評分的過程中,在第2項的改變行走速度很難去選擇個案的程度是介於中度或輕度障礙以及介於中度和重度障礙。而在第5項行走時同時180度向後轉停很難在三秒的原則下去判斷。
在第6項行走時同時跨越障礙物的指導與並沒有清楚的說明是否為雙腳同時跨越還是單腳跨越障礙物。其他治療師比較關心和問題是跟「最少步態偏向」和「明顯步態偏向」的定義有關,因為步態改變的程度並沒有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